接下来的几日,前线战场并没有传来新的消息,但各地的奏表像雪花一样,纷纷朝朝廷飞来。
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彻底引燃各地的矛盾。
大周朝廷前期惫懒的救灾态度,在这一刻,迎来了苦果。
“淮南积雪深五丈,冻死者十之有一二。粮价上涨至于四千文一石。淮南方面奏请节粮二十万漕粮平抑。”
年轻皇帝大手一挥:“准奏!”
“琼州冰冻严重,渔民出海受阻,整个州内,粮价突破五千文。奏请二十五万石漕粮平抑。”
琼州那地方,水稻产量本来就不高,每年都要靠粮商从别的郡运粮过来,才能满足需求。
然而这一次的雪灾不是一州一县的雪灾,而是大范围面积的雪灾。
各州郡保自身都困难,更别提支援琼州了。
年轻皇帝似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沉着脸道:“准奏!”
“相州……”
“广德府……”
“荆湖一带……”
年轻皇帝批的爽快,他坚信,在自己的英明领导下,大周一定能挺过难关。
但是,户部尚书整个人都要晕过去了,他双手颤抖,两腿发软,如果不是旁边的同僚扶他一把,他肯定会跌落在地上。
“陛下,常平仓没有那么多粮啊!”
年轻的皇帝双眼一瞪,锐利的眼神几乎要射穿户部尚书:“你什么意思?为何会不够?!我们大周有上千个常平仓,如何能不够?!”
兵部尚书苦着一张脸,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
虽然有上千个常平仓,但不是每个仓都按规定储藏了差不多的粮食。
常平仓是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进,不让谷物太贱,再在粮食价格高的时候低价卖出,抑制米价。
推行常平仓这个概念以后,大周每年调度的粮食大概在三百万石。
如此稳定的数据,自然让一些人有了做手脚的空间。
在粮食价格高的时候,他们会从常平仓借一些粮食出来,放在市场上高价售卖。
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还回去。
今年从夏天开始灾害不断,洪涝不断,粮价自然节节高升。
朝常平仓借粮的人多不胜数。
都是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户部尚书只好死守三百万石底线。
这三百万石底线在入秋时,用来平抑粮价已经花掉了将近两百万石。
今年的秋收又不怎么样,收不上来多少粮食,自然也就没有人能用粮食交税。
常平仓只进不出,当然不够用了。
年轻皇帝听到这事儿后,大怒,要求彻查此事。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雪灾情况很严重的河南郡爆发民乱,原本只是荥阳县
一群乌合之众,本不该造成什么危险。
奈何,荥阳守备空虚,竟然被这几个村落的村民们攻占了县城。
得到物资和粮食补充的他们,在休整了一日后,又攻向了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