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粗略的统计,就连那些匈奴人也仅仅开垦出了区区一万亩田地而已。
更让人惊讶的是,原先盘踞于此的匈奴部落人口稀少,仅有两千多人。
他们靠着这一万亩土地种植庄稼,并饲养着几千头羊群艰难维生。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圜阳县城四周环绕着大片茂密的山林,这些山林对于放牧来说无疑是绝佳之地。
可问题在于,李渊最初设想的给亲兵或战兵分配田地的计划彻底泡汤了。
毕竟总共才开垦出这么点土地,就算全部分给他们,恐怕都难以满足这些士兵们的需求,简直连牙缝都不够塞啊!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又该如何分配呢?
不过,李渊并没有就此灰心丧气。
他凝视着眼前这片尚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心中暗自思忖:虽然目前已开垦的田亩有限,但这里显然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等待挖掘。
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一定能够将更多的荒地变为肥沃的良田。
突然之间,一个念头闪过李渊的脑海——何不借鉴一下在太原、上党和雁门等地行之有效的千户所制度呢?
或许可以考虑派遣千户所的人员来到此处定居,效仿胡人的生活方式,一边放牧牛羊,一边积极开垦周边的荒地,逐步扩大耕地面积。
如此这般操作下来,不但能够成功化解当下土地匮乏这个棘手问题,同时也能妥善处理分布于并州各个区域的千户所事宜。
这些千户所均由辎重营中的民夫以及流民营整编而成。
现今,他们正在太原及其周边地区辛勤地开垦荒地呢!
粗略估算一下,人数竟然多达三四十万之众啊!
而这么多人全都仰仗着李渊来养活,可李渊哪能一直无休止地供养下去呢?
总归还是得依靠自身力量谋求生存之道才好呀。
再说了,就算不停地开垦荒地,迟早也是会有全部开垦完毕的那一天到来的。
那么等到那个时候,这三四十万人口究竟该作何安顿呢?
李渊可没有多余的土地安置他们。
李渊将目光投向了眼前这座名为圜阳的县城,他的内心深处渐渐萌生出一些思量和盘算。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渊发现:一个千户所大概拥有三四千人左右,如果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在这片河谷地带的话,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况且,千户所里武器装备一应俱全,其中年轻力壮者更是不在少数。
如此看来,是不是完全可以仿照明朝的军户制度,让这些千户所在此地落地生根、安家落户呢?
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李渊愈发觉得这个主意相当靠谱,越来越有继续推进实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