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锡、铜、银、金等贵金属的价格也一一列出,同时还有各类香料、珍贵的象牙、名贵的中药材,以及瓷器、生丝,茶叶、油漆、木材、棉花、棉布、桐油、水泥、红砖、瓦片等等数百种物品的价格,将报纸的正反两面填得满满当当。
这些数据的统计工作耗费了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所有的信息均由往来于广州和临高两地的商人们所提供。由于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其中许多信息实际上已是数月之前的情况。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当下的商人们来说,这份报纸所刊载的仍然是他们手中能够获取到的最为全面且一手的商业资讯。尤其是在粮价和铁价方面,南北之间巨大的差距令人瞩目。
北方高涨至二两二的粮价与南方稳定在一两上下的粮价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能够巧妙运作,从中赚取至少翻倍的利润并非难事。
同样,临高地区低廉的铁器价格——一斤仅需十三文,而制成的农具铁器成品大约为一斤三十文,这样的差价无疑给商人们带来了诱人的商机。
而除了临高,价格一路上涨,在福建和江南,熟铁的价格在三十五文左右,农具成品一斤在八十文以上。
另外最让人意外的是日本的金银铜价格,日本的金银兑换比居然是一比四不到,而大明的金银比兑换则是一比十左右。日本盛产金银铜,但是对于日本生丝的价格则是江南的近三倍价格。这里的利益可想而知,难怪郑家和荷兰人为了垄断日本贸易大打出手了,来回一趟日本,可以翻七八倍左右甚至十倍的收益,比抢钱还要快,也让临高基地的人眼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